此如脉之谓也。学人当于此而通其故矣。
土人尤忌生此,以为不利,即禳祷之,谓其不能子母之相生也。阳明为标,燥金为本,其燥邪伤于人也,气滞而恚郁,皮肤以皱揭,诸涩枯涸之病生矣。
)前所谓大小无拘,而以浮沉、滑涩、坚软为顺逆者,此也。 阳虚阴盛者,其舌必滑;
阴言足太阴也,虚言脾气虚也。若学人熟读全书,细心体会,其中义理,如神龙出没,首尾相顾,一字一句,条分缕析,鳞甲森然,得其蕴奥,自有精华滋味,非比尘垢糠。
时值夏月,予不敢用麻黄,恐阳脱而汗漏不止,以苏叶、防风、杏子三味,各等分,令煎汤温服,覆取微汗,而水即利矣。夫疾病之生也,皆因外感内伤生火生湿,湿而生热,火而生痰,四者而已。
岂非将以施其疗疾之法当以穷其受病之源者哉?其脉则于两手三部应焉。